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屯門蝴蝶灣泳灘昨日(23日)發現鯊蹤,泳灘救生員發現一條約兩呎長的尖頭鯊被沖上岸,將之撈起后不久即死亡,事后交予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檢驗確定死因。
康文署表示,昨日上午11時許,救生員在蝴蝶灣二號瞭望臺對出發現小鯊魚沖上海灘,當時仍有生命跡象,救生員將之撈起并放在水桶內后報警,并通知承辦商檢查防鯊網,發現沒有破損。警員到場發現鯊魚已死亡,漁護署人員檢驗后證實為一條雌性尖頭鯊,稍后交予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處理。
尖頭鯊體形修長,唇溝長而明顯,上下頜齒呈窄三角形,具較微鋸齒緣,多出現在大西洋東部。它們不會傷害人類,除非遭捕獵時會作出攻擊。尖頭鯊是少數會利用團隊合作的鯊魚,它們會合力獵捕體型比自己大的獵物。
在發現鯊蹤后,康文署馬上在泳灘懸掛紅旗,并貼出通告稱“懷疑泳灘附近水域有大魚出現,為安全著想,市民切勿下水。”泳客黃先生稱,泳灘有防鯊網,自己只在淺水區游泳,所以并不擔心。
亦有泳客稱昨日海水較凍,據他的經驗水凍就有鯊魚。他更指蝴蝶灣“年年都有鯊魚”。
香港位處溫水帶,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鯊魚出沒,前年8月,南丫島洪圣爺灣泳灘有泳客在防鯊網內捕獲竹鯊。1990年代,香港的泳灘并非全都有防鯊網設置,西貢海域當年曾接連發生鯊魚咬死泳客慘劇,其中在1995年5月底至6月中,3名泳客接連遭鯊魚咬斷手腳慘死,轟動全港。(記者 杜法祖)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