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氣象局回應暴雨預報之“失”
暴雨跑偏僅落房山 “入汛最大”也未達到
預報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頂著“入汛以來最大一場降雨”名頭的一輪降雨過程,到昨天傍晚為止,雖下下停停很“纏綿”,但并未出現人們想象中聲勢浩大的暴雨場面,北京僅在房山山區出現了局地暴雨。市氣象局昨日通報了過去兩日暴雨未至的氣象原因,坦承天氣預報之“失”。通報說:“預報的全市平均降水量比實際降水量略偏大,特別是預報(13日)晚高峰期間可能出現降雨影響交通的情況并沒有出現,午夜前后的降雨強度也比預報的更弱。”
13日8時至14日8時,全市平均降雨13毫米(中雨),城區平均降雨8.5毫米(小到中雨),最大降雨出現在房山官道,50.9毫米(暴雨)?傮w上,北京地區對流活動較弱,雨勢較平緩。12日至13日市氣象臺不斷更新發布的臨近天氣預報,與13日實際降雨情況對比,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歸結到市民的切身體會上,就是“說好的暴雨沒來”,由于等待太漫長,人們的“備戰姿態”幾乎要凝固,這引發了公眾對氣象預報準確率新一輪的質疑。對此,市氣象局有話說。
昨天,市氣象局通報了本次降雨過程中“暴雨未至”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低渦底部冷空氣主體偏南,導致北京地區對流發展偏弱,同時南部冷空氣切斷了相應水汽輸送通道,偏南暖濕輸送層次偏薄,造成對流降水強度比預估要弱,主降雨區出現在北京以南,北京僅在房山山區出現了局地暴雨。這份通報坦言:“精準的降水預報是天氣預報中最大的科學技術難題,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無法做到完全可以預報。”市氣象局承諾,“北京氣象部門將不斷加強研究,努力提高預報水平。”
實際上,本次暴雨“跑偏”得讓人心塞,下是下了,沒下在北京。13日白天到夜間,河北中南部、天津等地出現了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雨和短時大風。13日8時至14日8時,衡水市安陵鎮站降雨量達93.9毫米,最大雨強出現在邢臺市曹川站,達49.3毫米/小時。
此外,這場雨也未能成功成為“入汛以來最大一場降雨”,本次降雨過程全市平均為13毫米,次于9日的全市平均13.5毫米。
昨天,市氣象局官方微信“氣象北京”還推送了一則科普文《科學理解和應用天氣預報中的降雨量》。文章說,實際生活中,雨量預報和人們對雨的感受往往有差距,預報中的小、中、大雨是以日降雨量來劃定的,市民感覺的小、中、大雨往往使用雨強來衡量,這會導致對預報雨量的看法不一致。(記者 王海亮)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