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2sq42"><cite id="2sq42"></cite></acronym>
  • <nav id="2sq42"></nav>
  • 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頁 > 中經旅游滾動新聞 > 正文

    走進涼山“懸崖村”:這里不再與世隔絕(組圖)

    2016年06月01日 10:3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徐湘東

      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勒爾村,山上的水源光照條件好,地里盛產土豆、花椒、核桃、玉米等農作物。

      “懸崖村”村民能夠通過智能手機與外界保持聯系。

      走進“懸崖上的村莊”③

      衛星電視、光伏發電、股份合作社……

      精準扶貧下的勒爾村不再與世隔絕

      四月,勒爾社老社長俄的海孟死了。那天,有貴客來到家里,俄的海孟去鄰居家里買兩只雞,行走在苞谷地間的小路,突然面朝下倒在路上,當人們趕到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死了。兒子俄的長江帶著妻子回來奔喪。喪事后,村上找他談話:“勒爾社沒有帶頭人了,你來吧。”他想了很久,答應了這事。這些天,懸崖上的村莊被外界廣泛知曉,不斷有人來到勒爾村,在俄的長江家歇腳、議事。這位1987年出生的男人,顯然還沒有準備好當社長,對于勒爾社的人口、戶數都還沒來得及詳細了解,對于未來怎么帶著大家致富,他也還沒想好。

      過往的寂寞

      隔離外界溫飽無憂 儼然世外桃源

      離懸崖一百多米的地方,有一所房子。藍色的琉璃瓦,在勒爾社散落的灰瓦屋間,格外顯眼。

      木門卻是幾塊木板簡單拼湊的。嘎吱嘎吱一聲長響,木門被推開,俄的長江從屋里出來,走到苞谷地里一塊巨石前,嗖嗖嗖地爬上去了,坐在石頭頂上,望著屋后獅子山上的層霧。

      “父親怎么會突然就倒下了呢?”說著,他摸出一盒甲天下,點了一支,深吸了一口。

      石頭旁邊,是兩所廢棄的房子。這兩所房子,分別屬于吉巴拉日和吉巴日工。大概四年前,獅子山上滾下一塊巨石,砸中了吉巴拉日的房子,于是他搬到了山外,吉巴日工覺得很危險,也跟著搬走了。

      俄的長江常常想起他們共同的日子。俄的長江小的時候,村上沒有通電。早上六七點,聽著喜鵲嘰嘰喳喳,人們就開始起床,到了地里,收拾收拾苞谷、土豆、菜葉。到了太陽快上天頂的時候,吃了苞谷面,坐在一堆說說話。

      太陽背過山后,各自燒起屋中的火塘,燒了幾個土豆,一家人吃了,就坐到苞谷地里的石頭上,吉巴日工跟吉巴拉日坐在自家苞谷地的石頭上,開始聊天。從地里的洋芋,聊到山上的猴子、黑熊,聊到山外的世界……月亮出來了,星星又大又亮,月亮快下山時,大家各自回家睡覺。

      那時候,很少有外人來到這個村子。稍遠的來客,是從獅子山上下來的鄉長阿皮幾體。他走了18公里,穿過原始森林,跟村上的人去俄的長江家里議事。一群男人坐在火塘前,小孩子跟女人,在門口坐著,吆喝著門前的豬。

      日子單調乏味,父輩不茍言笑。最讓人高興的,是族人有喜事的時候,或者有重要客人來了的時候。那時候,父親就帶著他去族人家里,族人把火塘燒得又紅又亮,宰了牛羊,燉了滿滿一鍋,父輩們有說有笑,端起碗喝酒,孩子們就大塊大塊吃肉。

      第一次出山參軍走出大山 成了部隊正面典型

      后來,俄的長江開始讀書了。小學在特土社,讀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走了,學校“垮”了,俄的長江就沒再讀書。

      他的叔叔俄的來格卻比他幸運。俄的來格生于1965年,在特土小學讀了五年級后,他和莫色吉日在幾十個學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初中。

      初中在100多公里外的日哈鄉。那是夏天,俄的來格辭別了父母,叫上同村的莫色吉日。兩個14歲的孩子,帶上幾個燒熟的土豆,朝獅子山上走去。

      走了整整一天,還是沒能趕到族人家里。天黑了,他們就把路邊的草踏平,仰躺在草上睡覺,星星又大又亮,遠處傳來野狼的嚎叫,渾身雞皮疙瘩,想說話互相安慰,又怕說話引來狼。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當他們聽到鳥兒早嘲的時候,天已經蒙蒙亮,跳起來繼續趕路。半人高的索瑪花漫山遍野,他們常常迷路,看到一段公路,他們決定沿著公路走。

      又趕了一天路,擦黑的時候,終于到了日哈學校。

      日哈學校海拔高。寒假的時候,一路冰雪,夏天下雨大霧重,讀到初二,俄的來格跟莫色吉日一商量,決定不讀書了。20歲那年,村上的廣播里通知招兵,他去報了名。

      檢查完身體,通過體能測試,他成了軍人。1988年12月,他收到哥哥的來信,說母親在8月去世了。哥哥同時告訴他:“你要服從命令,不要怕死,不要怕累,要為人民服務……”他拿著信哭了,連長跑過來,看了信的內容后,層層上交到了司令部,軍報報道了這件事,司令部號召向來格同志學習,他成了正面典型。

      就在他收到信的這個月,父親從鄰近的地方,給他接回了妻子——安尼史喜。3個月后,他復員回到了勒爾村,第一次見到了妻子。

      父親給他分了兩畝四分地,開始過上祖輩一樣的日子——種土豆苞谷、放牛放羊,再次與外界失去聯系,只有在鹽巴吃完了的時候,攀登著祖輩留下來的懸崖上的天梯,下山去買些鹽巴。

      花椒、核桃樹等經濟作物種進了“懸崖村”。村民俄的長江在自家地里查看花椒長勢。

     

      俄的長江家養的牛。

     

      扶貧的沖擊

      養羊合作社怎么搞? 用土豆投票

      俄的來格生了四個娃,侄兒俄的長江也漸漸長大,同學莫色吉日當上了村支書。

      從部隊回來后,他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是村上的那口大喇叭,每天定時響起,廣播著山外的事情。

      村里通了電,俄的長江買回了電視。阿皮書記來村子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有時候,他還帶著縣上來的人,還不止一個人。他們到處走到處看,也來詢問村民的收入種作情況。

      村上召集開會,俄的來格聽到了一個新名詞:“扶貧”,一些困難的家庭,被劃分為貧困戶。過年時節,政府送來米,村里的年輕人們,沿著下山的天梯,去山下把米背回來,發給大家。

      莫色吉日和阿皮書記每次開會,都會講一些新名詞:“形象扶貧”、“精準扶貧”……村里的話題,越來越豐富。不再只有猴子、黑熊、苞谷、土豆,更多的是講起山外的城市:昭覺、西昌、成都、上海……老人們不插話,側著頭聽年輕人說,想象著高樓大廈和汽車的模樣。

      有一天,廣播突然響起,喇叭里,莫色吉日的聲音顯得非常高興:“所有的年輕人過來集合……”然后,他帶著年輕人們,攀著天梯,到山下扛了很多鍋蓋一樣的東西回來,同時還有幾位年輕的陌生人,回到村里,他們幫助大家把鍋蓋固定上,調試連接上電視,以前的一個頻道,變成了十幾個頻道。

      不久,村上又安上了光伏發電設備。這個懸崖上的村莊,生活開始變了。每天晚上7點,妻子在屋外跟鄰居聊天的時候,俄的來格就守在電視前,等著看新聞聯播。看完新聞,再出去跟人聊天,聊天的話題里,有了伊拉克、阿富汗、美國、航天、登月……

      村上來了兩名陌生的年輕人,住下就不走了。這天,兩名年輕人召集大家開會。大家又聽到了新鮮詞:“養羊合作社”。

      去年12月,四川省下撥扶持大小涼山彝族貧困地區整村推進的扶貧資金,分到勒爾村有100萬元。除去16萬用于解決學校飲水問題,剩下的分別打進了村民的惠農卡里。

      兩名年輕人說要成立養羊合作社,要村民把錢拿出來,一起買羊。

      莫色拉洛不干了:“最好就是買羊給每家每戶,該5只的5只,該3只的三只,合作社是什么,我們不知道。”

      兩名年輕人分別給村民講解,后來再開村民大會。每個人一個土豆,現場放著兩個筐。同意拿錢出來一起買羊的,把土豆投到左邊筐里,不同意的投右邊筐里。

      俄的長江認為,大家應該有個組織,自己去年的羊全部死了,就是因為自己不懂技術,他走到前邊,把土豆投進了左邊筐里,幾乎所有的人,都走到左邊筐前。右邊筐里,只有三個土豆。  

      新社長憧憬

      帶著大家脫貧致富讓兒子進城安家

      日子是越來越好了,但在勒爾村生活,卻總是不方便,就是買一包鹽巴,也要來回攀爬至少三個小時。

      有人搬到了山下,搬到山下的,主要是古曲洛社的人。

      勒爾村常住居民有108戶、480多人,分為4個社:牛覺、特土、勒爾和古曲洛。古曲洛社曾經是昭覺縣人數最少的社,只有9戶村民,只有70多畝斜坡旱地,土地貧瘠,相比勒爾社,生存環境太過惡劣。曾經有村民養了一頭牛,在一個大霧天,牛聽到峽谷對面村子里同伴的叫聲,于是循聲而去,結果掉下懸崖,再也沒有找回來。

      莫色打吉是古曲洛社搬走的村民之一,如今,他的新家,位于山腳下的勒爾小學附近,不遠處,就是省道。但,他仍然掛念著大山。每隔一兩天,他都要沿著天梯,爬上懸崖。

      “總感覺自己的家,還在山上。”莫色打吉說,雖然山下交通方便,但山下土地不多,而且親戚和家人都還在山上,山上有自己的核桃地,感覺回到山上,才感到踏實,感覺回到了家。于是,他在山上和山下,沿著天梯,不斷往返。

      蹲在墻角,吉巴石呷掏出手機,搜尋著微弱的信號,用手機QQ與西昌的朋友交流。“信號太差了,打電話可以,聯網有點惱火。”吉巴石呷今年25歲,前幾年,他一直在山東打工,今年回到了家鄉,一個月前剛結婚。

      辦過喜事之后,吉巴石呷沒有出去繼續打工的想法,他選擇留在家里。對村民來說,他是在外面見過世面的年輕人,不愿再出門,他的想法是,在外打工雖然掙錢比家里多,但自己的文化程度太低,普通話說得不好,語言交流也存在問題,還不如回家,在家養豬、養羊。

      但俄的長江跟他的叔叔決定,就在山上住,這里氣候好土地好,種啥有啥。前些年,政府又送來青椒樹和核桃樹苗子,現在花椒已經結果,可以賣錢。娃娃讀書,靠著經濟作物和偶爾打工,也應該能解決。

      現在,扶貧攻堅的力度越來越大,勒爾村的經濟作物也越來越好,核桃樹掛果了,收入會增加,政府派來的干部,帶來了新的理念,養羊合作社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牛羊越來越多……俄的長江跟俄的來格,看到了村子的未來。

      俄的長江下定決心,要送娃娃讀書,讓他們到大城市安家,只是孩子上學,爬天梯確實不方便。不過,他覺得這個問題很快會解決。前段時間,涼山州的州委副書記和縣上的縣委書記也來了勒爾村。俄的長江聽說,政府正在籌劃在古里峽谷修一條安全通道。

      因此,雖然回來前在東莞跟老婆一個月能掙7000塊錢,但他還是決定留下來。

      “有政府幫我們,我要跟鄰居們一起致富!”俄的長江甩出這句話,又摸出一支煙,叼在嘴上點燃,從石頭上“嗖”一下跳到了苞谷地里。

      記者手記

      遠離城市并非遠離文明

      到勒爾村之前,跟所有人一樣,我以為這里的人們對外界一無所知。

      實際上,我錯了。雖然勒爾村在地理上幾乎是一座孤島,但信息的道路卻早已非常暢通。家家戶戶屋頂上的衛星電視接收器,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改革開放、外出打工、進村扶貧、產業發展……這些事件,在這個遠離城市的村子里,與時俱進。

      遠離城市,并不意味著遠離文明。

      雖然會有滯后。到了勒爾村,跟俄的來格交流后,我才知道,實際上,這個地理上的“孤島”,從未遠離過黨委政府,上學時有免費的住宿和鋪蓋,當兵走出大山坐汽車火車……

      后來的脫貧攻堅,干部們進村帶來先進的理念和知識,村里搞起了合作社,種養殖越搞越好,外出打工掙回了錢,也帶回了外界信息,猶如一股春風,吹進了這個曾經的世外桃源。

      外界的信息和思想,早已進入,這是看不見的脫貧過程;而精準扶貧、創新方式扶貧,也在這個村子里如火如荼地進行。

      這些天來,這個懸崖上的村莊被外界廣泛關注。其實這里并不是外界所想的那般閉塞愚昧和貧窮,只是那條“天梯之路”的艱險太引人注目而已。封面新聞記者梁波茍明華西都市報記者徐湘東攝影楊濤張磊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熱點推薦
    324234
    ·延深閱讀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91视频网址入口,9191网址导航,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 <acronym id="2sq42"><cite id="2sq42"></cite></acronym>
  • <nav id="2sq42"></nav>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人呢 | 色老太婆bbw| 欧美巨大精品videos|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日韩|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欧美亚洲精品suv|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男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我被丝袜长腿美女夹得好爽| 午夜影放免费观看|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拍拍拍无挡无遮10000| 国产亚洲欧美视频|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第四色婷婷基地|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青青青青啪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884aa·com|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 总裁舌头伸进花唇裂缝中| 亚洲视频www| 99在线视频精品|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