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一輛聯(lián)合收割機在麥田里收割麥子。

麥田里,當?shù)剞r(nóng)民在藍天白云下勞作。

秸稈打捆機將秸稈壓縮、打捆。麥田里不再是滿地的秸稈,而是一捆捆打好的麥草垛。

麥田里,微風吹過,風吹麥浪的畫面,引來不少都市人在此拍照留影。麥田里,不再“狼煙”四起反而增添了些浪漫。

聯(lián)合收割機把收割后的麥穗“吃進肚里”,再吐出一顆顆麥粒。
“遠處蔚藍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當微風帶著收獲的味道吹向我臉龐。”《風吹麥浪》這首歌中描繪的豐收景象和田園生活意境,在距離成都市區(qū)50公里的地方就能感受到。又到一年麥黃時,在成綿高速公路旁的廣漢市10萬畝糧食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里,已是金黃一片。
5月16日的成都平原壩子上,陽光明媚,麥浪翻滾。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來自安徽、山東、江蘇等地的現(xiàn)代麥客們,正駕駛著聯(lián)合收割機在田間勞作,一茬一茬地收割著麥子。收割機只需幾個來回,10多分鐘時間,便能將一畝地的麥穗“吃進肚里”,再吐出一顆顆飽滿的麥粒。
為了改善大氣環(huán)境,避免出現(xiàn)市民們擔心的煙熏火燎,今年在油菜、小麥進入收獲期后,成都平原各地繼續(xù)加強了秸稈禁燒以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與往年一些地方麥田里“狼煙四起”不同,如今在萬畝麥田里,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完小麥之后,農(nóng)田里散落著被打成節(jié)的秸稈。
隨后,秸稈打捆機上陣,將秸稈壓縮、打捆。麥田里不再是滿地的秸稈,而是一捆捆打好的麥草垛,四四方方,排列有序。打捆后的麥垛送回工廠深加工后,便能制成飼料、肥料、蜂窩煤等,實現(xiàn)綜合回收利用,不僅避免了焚燒秸稈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還讓秸稈發(fā)揮出了不小的價值。
麥田里沒有了濃煙,只有麥子收割后的陣陣清香。微風拂過,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風吹麥浪的畫面,引來不少游客在此拍攝“時尚大片”。
在廣漢市區(qū)上班的蒲佳,看見朋友圈中有人在曬麥田里拍攝的照片,立刻被吸引了過來。下班后,她邀約了3個朋友驅(qū)車來到這里。一到現(xiàn)場,便開啟了自拍模式,“放眼望去,滿眼金黃非常漂亮,每張照片都是小清新,張張都堪稱時尚大片。陶醉其中,也能分享到豐收的喜悅。”蒲佳說。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磊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