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賣場百貨大規模撤店,電商所向披靡,再加上GDP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每個實體零售商都在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長久的、健康地活下去?
如果只是活下去,難度不是太大,只要堅持低價原則,頻繁促銷打折,降低租金,都能達到活下去的目的。但這種做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人們來到購物中心,早已不滿足于僅僅逛個街買點東西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購物中心,是帶著玩的心情來的。于是,像海洋館這樣賦予了玩樂寓意的業態就成了人氣挖掘機。所以,不管是樂從天佑城,還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廣州正佳廣場,都在試圖探索通過海洋館這一旅游觀光業態形成持續的聚客能力。
一方面是商場在向旅游跨界,另一方面旅游大鱷也在向零售商業靠攏。去年年底,旅游龍頭華僑城奪下順峰山腳下一宗商住用地之后,就明確表示要在順德打造別具一格的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區別于以旅游游樂為主的深圳歡樂谷,順德歡樂海岸將以創新型商業為主體。具體而言,就是除了建設大型游樂場外,還會搭配大型購物中心。
商業+旅游,兩種業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佛山這樣的二線城市,即使是超大規模的購物中心,也只能輻射周邊社區,難以形成區域影響力。與純商業相比,旅游的輻射面則更廣泛,可以對城市周邊形成拉動。所以,華僑城會在順德嘗試商業+旅游的全新模式,劍指珠三角腹地首個城央大型文化旅游區,以期撬動包括廣佛、中山、珠海、江門等地數碩大的消費市場。位于樂從鎮的天佑城,也不甘于做一個社區型購物中心,該商場正通過海洋館向旅游跨界,打造一個有區域影響力的商業中心。
跨界雖美好,但也危機重重。就以海洋館為例,在佛山周邊就有正佳廣場、廣州海洋館、珠海長隆海洋世界等,其競爭可謂相當之大,也同樣存在同質化的危險。與旅游景區相比,商場運營旅游幾乎是零基礎,缺乏渠道,客戶基礎,在與同類型景區的比拼中,商場在景區規模,景區運營經驗方面處于劣勢。所以,要真正在陌生領域站穩腳跟,經營者需要拿出勇氣、耐心與專業性能力。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