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局黨組書記李冀東稱,“十三五”期間,新疆將取締冰川旅游,建議相關旅游設施逐步變為遠觀冰川的度假區,“過去十幾年間,新疆冰川旅游收入不到10億元,但是冰川崩塌、消融所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算的”。
冰川可調節生態
冰川被譽為“固體水庫”,對河川徑流起著重要的補充和調節作用。我國共有46377條冰川,深居內陸的新疆冰川總數達18311條,冰儲量2623.47立方千米,約占全國冰川總儲量的46.8%。
早年間,除了調節生態,人們曾嘗試開發冰川作為旅游資源的用途。我國現代冰川旅游始于20世紀50年代西部登山科考和冰川資源的大規?疾旎顒。
新疆戶外旅游愛好者王亮說,冰川旅游項目很豐富,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
取締冰川旅游,重在具體落實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原因,新疆的冰川加速消融,許多小冰川已消融殆盡,極端水文事件增多,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對此,相關的科研及保護相繼展開。
“那些面積小、海拔低的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最為敏感,”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曦說,天山區域冰川近30年退縮了15%—30%。
天山冰川觀測站站長李忠勤發現,現在冰川旅游依然旺盛,原因是“很多人都抱著‘再不去看就沒有了’的想法”。但是,“氣候因素之外,近距離的冰川旅游觀光、工業生產、礦業開發、機動車輛尾氣、揚塵、放牧等人類活動也是加速冰川消融的重要原因。”
距離烏魯木齊市西南120公里,是世界上離大都市最近的冰川——天山一號冰川。資料顯示,1996年以來天山一號冰川退縮呈加速趨勢。早在2006年10月,烏魯木齊市政府就作出決定,為保護烏魯木齊水源地不受污染,禁止游客游覽天山一號冰川。叫停天山一號冰川旅游項目的同時,還清理了冰川周圍近百個蘑菇種植大棚,恢復種植地植被原貌。
2014年4月,新疆對天山一號冰川設立保護區域,通過關停礦點、限制車輛通行、停止旅游探險等系列措施,以加強對進入天山一號冰川區域人員的管理,盡量減少人類活動對冰川的影響。但是,“禁游令”效果并不顯著,還存在當地牧民自發組織經營旅游線路的情況。對此,自治區旅游局工作人員說,取締冰山旅游,重點在于具體落實。
(責任編輯 :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