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西城“兩會”舉行“綠色宜居城區環境建設”、“道路建設和交通環境治理”新聞發布會。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康有為故居擬啟動修繕。中軸線以西建核心區,先農壇壇墻將修繕。
歷史文化名城 康有為故居擬啟動修繕
西城區副區長李巖介紹,十三五期間,將以文道地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重點。劃分中軸核心精華區、歷史文化精華區、支撐體系三個范圍,提出針對性規劃要求。
據介紹,中軸線核心精華區包括北至什剎海、南含大柵欄—琉璃廠及先農壇等位于中軸線西側的14片歷史文化保護區、2片風貌協調區、先農壇等文保單位的建控區以及一般性建成地區。
該精華區將通過修繕等恢復原貌。包括地安門百貨、白塔寺什剎海等環境整治,以及先農壇壇墻修繕。
深入開展文物“解放、解危、解讀”工程,集中開展文物及歷史建筑騰退修繕,保存真實歷史遺存和各級文物。
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包括著力騰退楊椒山祠等一批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項目。
修復康有為故居、朱彝尊故居等一批年久失修的項目。
目前康有為故居本體已經騰退完畢,目前有4戶居民沒有完成騰退,待南海會館騰退完成后,一起修繕,今年有望騰退完成啟動修繕。朱彝尊故居還有一戶居民沒有遷出,主體已經修繕完畢 督促實施單位盡快實施修繕。
合理使用沈家本故居等一批社會影響較大的項目。落實儒福里觀音寺過街樓、每周評論舊址等一批遷建未落地的項目。依法認定武定胡同23號等一批文物價值突出且社會關注度高的不可移動文物。
推進阜內大街業態升級改造,地安門商場、前海東沿聯大校區的業態調整及改造,珠糧街區改造提升項目。推進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和合理使用,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活動空間。推動粵東新館的展覽活動。
環境建設 新開工建設護國寺周邊4個片區
今年西城區初步確定了114項環境建設任務。重點加快月壇南、北街及其延長線、景山北海周邊等項目。
開展西長安街、復興門外大街沿線等重點街區景觀提升。完成15條市區達標道路建設。推進天橋藝術中心、大柵欄月亮灣地區景觀建設項目。
實施60條街巷胡同整治、打造20條精細化管理胡同,修繕平房1500間。開展42個老舊小區、20所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整治。
據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已經完成什剎海東片、天橋演藝區周邊等片區建設,右安門東片等4個片區年內竣工,今年還將新開工建設護國寺周邊等4個片區。
拆違撤市
拆違將不低于
6萬平方米
拆違和撤市方面,共拆除違法建設9905處21.6萬平方米,撤除16個問題突出的集貿市場,共疏解流動人口1.1萬余人。今年,拆違目標將不低于6萬平方米。擬撤除天秀市場等4個市場,規范提升金泰長安市場等6個市場。
道路交通
計劃建設
37條城市道路
加強城市道路建設。計劃建設37條、共計22.76公里城市道路。其中,打通瓶頸路、斷頭路10條、共5.05公里。
預計到“十三五”末,全區城市道路通車里程351.8公里,道路網密度達到7公里/平方公里。
重點建設北新華街南段、槐柏樹后街、馬連道東三號路等6條次支路;重點改造擁堵節點,加快推進瓶頸路、斷頭路建設;重點推進紅居北街東段、受壁街、豐盛胡同東段等8條道路征收工作;完成32條道路大中修、52條道路市政排水管線改造。
實施西外南路公交一體化項目方案論證,對人民醫院北側,國家衛計委 附近將進行改造,建設停車 、公交 、辦公一起的綜合設施,解決區域停車位560個。
推進群力胡同9、11號院等4個立體停車設施項目。2016年擬完成老舊小區400個停車泊位的新建任務。
在主要路口安裝高清視頻監控探頭,杜絕違章停車。實現區域微循環、實行單停單行,解決行車難、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