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2號線建國門站的瓷片裝飾壁畫局部脫落,影響了整體美觀性。 本報記者 孫戉攝
歷經30載 地鐵壁畫“傷情”多
畫面上,人物“爛了”嘴角、字帖缺張兒、長城的烽火臺少個角兒……記者近日探訪發現,已滿30歲的北京地鐵里最早的6幅壁畫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病態。
這6幅壁畫均位于地鐵2號線內,建國門站、東四十條站和西直門站各兩幅,壁畫的作者都是大家,張仃、袁運甫等赫然在列。

地鐵2號線東四十條站的裝飾壁畫不但有局部脫落現象,褪色情況也比較嚴重。 本報記者 孫戉攝
建國門站
四大發明“斷檔”
地鐵建國門站,1985年安裝的兩幅巨型瓷磚壁畫《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明》,展現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兩幅畫一共用了10976塊瓷片。
如今,兩幅壁畫都有殘破,有些部分甚至整片脫落。比如《四大發明》壁畫中有一頁古書,豎排版文字講述了造紙術的技藝,其中有8片連續脫落,四行字出現“斷檔”。乘客孫先生從山東到北京旅游,他說:“挺好看的壁畫,內容也不錯,但缺了幾塊挺可惜的。”

地鐵2號線西直門站內外環的瓷片裝飾壁畫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現象。 本報記者 孫戉攝
東四十條站:馬賽克壁畫變“斑禿”
兩幅壁畫分別為《華夏雄風》和《走向世界》,后者是2號線里惟一由彩色馬賽克拼成的壁畫。“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體育喊出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口號。所以畫中共有30位年輕的體育健兒,表現了22個競技體育項目,包括射擊、射箭、鉛球等。”北京地鐵相關負責人給出數據,每一塊馬賽克只有2厘米見方,而且顏色不同,至少上千種顏色的馬賽克最終拼成了一幅體育健兒圖。
不過如今,很多地方的馬賽克出現碎裂和脫落。奧運五環造型旁,半人高的馬賽克不見蹤跡,背景鐵板上甚至銹跡斑斑。一位體育健兒的上嘴角部分馬賽克缺失嚴重,原本肉色皮膚變成黑乎乎一片。
西直門站
列車經過震落壁畫瓷磚
2007年,2號線列車途經西直門站時震落了站內的壁畫《大江東去圖》的瓷磚,瓷磚背面附著的電纜箱鐵門順勢脫落。如今,傷痕依舊。不僅如此,這幅壁畫對面的《燕山長城圖》也是傷痕累累。
這兩幅壁畫都采用了環氧樹脂封裝宣紙國畫的形式制作。壁畫磚分3層,底部是細沙水泥基礎層,大約2厘米厚;中層是國畫宣紙內容層;上面是透明環氧樹脂層。
北京地鐵有關負責人回憶,當年是利用夜間停止運行的幾個小時時間現場安裝壁畫磚的,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壁畫磚剛粘貼好,還不到牢固的程度,早晨就要通車運行,列車行駛的震動很可能造成壁畫磚的脫落,經多次試驗尋找最佳方案,幾周后終于完成了安裝任務。
馬上就訪
為何不修復?
原始模具不知所蹤
北京地鐵分析,壁畫的“傷情”,癥結之一是地鐵列車的頻繁震動。尤其是最近幾年,客流猛增,列車間隔不斷縮小。平常工作日早高峰,2號線內外環每小時要發60趟車,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鐵壁畫的老化。
地鐵公司一直在給壁畫找藥方,多方尋找解決方案,但由于原畫作的不可復制性,原始模具不知所蹤和制作材料及數量的限制等現實原因,所以一直不敢貿然修復。目前,北京地鐵盡力維護保養維持現狀,只能待找到更穩妥的解決方案,并經過大量科學論證后,才能讓精美的壁畫重新煥發魅力。
將來如何應對?
配備保養手冊
如今,地鐵壁畫風重興,未來保養會不會面臨類似尷尬?北京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師李亞鐵表示,新壁畫制作過程中既要考慮藝術表現力,更會考慮損耗等問題。比如馬賽克類的材料就很少使用了,原因是難補缺。
今后,每一幅地鐵壁畫還將配一本保養手冊。“現在地鐵壁畫的建設和管理是分開的,今后建設方會給運營方提供手冊,寫清楚壁畫的創作者、生產的廠家等,甚至粘合材料都會注明,方便今后隨時保養修補。”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