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北京人的朋友圈在曬雪景;南方人的朋友圈在曬高溫。而西藏林芝的朋友們則開始曬“年”——工布新年。藏歷十月初一(即公歷11月12日)是工布地區的工布新年。這可是西藏,乃至全中國最早的新年了。林芝市巴宜區、米林縣、工布江達縣一代,在古代屬于工布王統治,俗稱“工布”或者“工布地區”。
工布地區為什么這么早過年呢?話說在吐蕃時期,有一年秋季,工布地區受到了北方霍爾的攻擊。軍情緊急,工布王阿吉杰布急召工布男子出征迎敵。但臨近年末,族中男子都有些戀戀不舍,不愿離家。于是,工布王阿吉杰布下令提前過年,工布男子大吃一頓之后開拔,果然勇猛無比,一舉擊退敵人。從此,工布人就在藏歷的十月一日過年。嚴格來說,工布新年是從藏歷九月二十九日開始,活動將持續半個月時間。
公歷11月11日,藏歷的九月三十日,米林縣的老老少少們已經集體換上節日的盛裝,切換為過年模式了。每一個村莊的人們都端著切瑪盒與青稞酒在迎接著自己的客人。

秋日南伊溝
工布新年 秋色惹人醉
貌似大家已經習慣了在寒冷的冬季過年,但是工布新年期間,米林的秋色卻漸入佳境。我們沿著新開通的八一至米林機場專用公路抵達米林縣,不得不說這是一條顏值超高的“高速”路,行駛感覺當然也是一級棒!
往年都是在藏族朋友家過工布新年,今年我們決定到珞巴族朋友家去過年,于是來到才召村。村里各家各戶的過年工作已準備就緒。手抓肉、青稞酒、藏
香雞……讓人食指大動。不得不說,珞巴族是一個快樂的民族,他們本來是不過工布新年的,只是后來從山上搬遷下來之后,才入鄉隨俗,過起了工布新年。但他們
的工布新年一樣隆重,切瑪盒、射響箭、跳鍋莊……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在的南伊溝的無敵秋景了。11月,北方雪紛飛,南方艷陽照。可在南伊溝,卻是秋日美景剛剛好,輕盈的南伊河在五彩斑斕的山林間流淌,天邊牧場的顏色更加豐滿,遠處的雪山也更加明朗。
至于那五彩斑斕的山林還用說嗎?簡直就是上帝在此處打翻了調色板。給我們帶路的珞巴朋友還一路秀起了恩愛,愛意滿滿、秋意滿滿,此情此境,惟有“仙境”才能如此吧?
南伊溝的秋色如此好,雅魯藏布大峽谷也豪不遜色。雅江的水越發清且凈,沒有了夏日里的奔騰,如媽媽的手一般溫柔。或許它是怕驚了峽谷兩岸的美景吧。

南伊溝,舐犢情深
放眼望去,紅的似火、黃的似金,顏色燦爛至極。沿著峽谷去到南迦巴瓦的腳下,靜靜地看著這座神奇的山峰撩去云霧的面紗,露出真容;又靜靜地守候著夕陽西下時,日照金山那一刻的神圣光輝,美得如詩如畫,又如史詩般壯闊。
在這一刻,惟有感嘆這壯麗山川的神奇,這秋日美景的燦爛。在初冬時節,到米林來,過中國最早的年,賞中國最美的景,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當然,工布新年很快就會過去,米林也將迎來真正的冬天。不過米林的冬天可就更有韻味了,陽光更加燦爛、雪山更加明朗、連輕輕柔柔的雪都充滿了無盡的詩意。在米林的冬日,曬著暖陽喝茶、看書,圍著火爐賞雪、小酌,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

工布新年美食
工布新年 過年習俗
1、 驅鬼
藏歷九月二十九日傍晚,家家戶戶都“趕鬼”。晚上,人們舉著火把,跑進屋子,將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嘩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即把一年霉運趕出屋外。
2、請狗赴宴
除夕之夜,人們把過年的食物端端正正地擺放在木盤里,把狗喚來。如果狗先吃了“措”(用糌粑做成的祭品)或餅子,則預示來年糧食豐收;如果先吃了酥油或奶渣,則預示牧業興旺;如果先吃肉,則是來年六畜不旺會鬧瘟疫的惡兆。
3、吃結達
狗吃飽了,人再吃年飯,圍著火塘坐一桌一圈,烤著暖烘烘的青岡柴火,喝著青稞酒、酥油茶,吃一種特殊的食品——結達。“結達”是用酥油、牛奶、面粉、紅糖或白糖做成的圓面團,戳在尖尖的木棍上,伸進火里烤,熟一個吃一個,味道香甜,風味獨特。這天晚上一定要吃飽,脹得肚子鼓鼓囊囊的。據說半夜里鬼還來背人,不吃飽,身子骨輕輕的,說定被鬼背跑了。吃的很飽,鬼才背不動。
4、背水
新年初一,天還未大亮。主婦們已背起水桶,帶著青稞酒和“措”(祭神用的糌粑團),到水源處去背水,據說是一定要搶第一桶水的。

祭豐收女神
5、祭豐收女神
大年初三,在太陽剛剛升起時,大家來到田地里,豎起巨大的經幡柱,將糌粑、青稞酒、酥油等供品擺上,點燃香火,祭豐收女神,祈禱來年莊稼豐收。
6、射響箭、跳鍋莊等
然后工布地區的傳統節日活動當然也少不了了,最重要的就是射響箭、跳鍋莊了。無論是在南迦巴瓦腳下的索松村,還是在南伊溝里的珞巴民俗村,你都可盡情與大家歡樂共舞。或是體驗一把響箭癮。(
文/圖 屈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