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合法化大幕拉開,恐怕也是新一輪搶位戰的開始。滴滴快的方面昨日正式拿到上海市交通委頒發的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許可,這也是國內由政府頒發的首個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前夕,滴滴快的獲得政府認可,國家對專車平臺合法化“開閘”意味明顯,然而,專車合法化只是開始,平臺私家車掛靠等一系列問題都在等待專車平臺化解,這依然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最大變數。
合法專車“開閘”
上海成為首個承認專車合法運營的市場。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上海市交通委方面對專車平臺提出的要求包括,具備企業相關資格和所在地的服務能力,并持有互聯網業務資質和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平臺數據庫要接入監管平臺、注冊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內地境內等。平臺車輛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營運證,司機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后獲取從業資格上崗證。
滴滴快的方面透露,平臺將盡快為符合條件的車輛和司機頒發相應資質,在保險責任、司機準入標準及培訓、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漸完善。據悉,在保險方面,滴滴快的將統一購買營運性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險和第三方承運人責任險,承運人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每車最多能提供600萬元保額。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認為,要通過創新實現約租車與巡游出租車的錯位競爭,滿足不同群體的使用需求,“這次頒發給滴滴快的的經營資格證書是專車牌照,不涉及快車和順風車等”。
在滴滴快的CEO程維看來,監管層面的認可迎合了當前從擁有經濟向分享經濟轉變的趨勢,“未來滴滴將進一步探索漸進式改革,影響、改造傳統出租車行業”。
私家車“洗白”?
伴隨滴滴快的在上海合法運營,旗下從事專車服務的私家車也迎來“洗白”良機。據了解,在此次上海專車試點管理方案中,上海市交通委并未對參與專車運營的車輛性質進行特別規定,孫建平也并未明確表示平臺是否可以接入私家車。這意味著此前傳言即將公布的國家性《辦法》對私家車掛靠專車平臺,須將車輛的性質從“非營運車輛”改登記為“營運車輛”的規定將不在上海適用。值得注意的是,私家車一旦改為營運車輛后,使用年限恐受限、到期須報廢等問題,在上海試點中也將不復存在。不過,上海作為首個“吃螃蟹”的城市,其政策試行或許還需等待國家性《辦法》出臺后做出適時調整。孫建平表示:“交通部的方案全部下來之后,我跟程維說過全部按照交通部的方案來做!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張旭看來,這次專車牌照“破冰”雖然只是上海市的地方行為,具體關于車輛、司機以及合規性的標準仍顯寬泛,并不代表國家即將出臺的政策規則。不過這也將可為后者提供借鑒。同時,此舉表示滴滴快的與上海監管方面合作的成熟,與其他地方政府合作進程必然也將加快。
開搶牌照資源
專車合法化首只靴子落地,行業眾多“玩家”發力牌照資源。在互聯網分析師于斌看來,按照一視同仁原則,上海試點管理方案公布后,符合條件資質的專車企業平臺,均可按程序向上海市政府申請“約租車網絡平臺經營資格許可”。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昨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海模式”允許符合相應條件的車輛接入網絡約租車平臺,這是經濟新常態下上海政府的創新之舉。易到用車將在第一時間申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許可。神州專車方面也表示將會主動申請相關牌照。
與上述專車企業不同,具有外資背景的Uber昨日則宣布,正式入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上海霧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達21億元,并稱已經準備材料,將在第一時間申請專車平臺牌照。
張旭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不難看出,Uber也正緊鑼密鼓地為迎合國內政策而做出努力。不過,滴滴快的獲得上海專車運營牌照、Uber進駐上海自貿區等兩個事件,并不會對如今的市場格局造成多大的影響,未來趨向如何還需要繼續觀察,其他專車企業是否會有機會獲得牌照還不能判斷,但是面臨的壓力是明顯的。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