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將至,深圳龍華一景區推出了螢火蟲萬人放飛活動,屆時將有10萬只螢火蟲被放飛。19日,深圳本地環保組織、紅樹林基金會緊急發出呼吁書,求叫停活動,“讓深圳不要成為這十萬只螢火蟲的墳墓!”
深圳史上最大規模放飛活動
據了解,推出放飛活動的是位于觀瀾的山水田園旅游文化園。記者在其官網看到,該園為4A景區。官網同時也有活動介紹:本次浪漫七夕螢火蟲萬人放飛活動,引進10萬只人工飼養的螢火蟲,為深圳地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螢火蟲放飛活動。活動時間為8月20日-23日,晚上18:00-23:00,成人票票價為60元/張。
記者撥打景區營銷部電話咨詢。工作人員介紹,放飛地所在的是荔枝園,植被很好,不會造成放飛后大量螢火蟲死亡。工作人員同時強調,螢火蟲是人工飼養的,是景區從外地購買的。
對于此次活動,紅樹林基金會態度鮮明:堅決反對。據介紹,基金會正在聯系相關部門,希望能及時叫停此活動。他們也呼吁,喜愛大自然的深圳市民,在活動主辦方出示相關手續和螢火蟲的合理合法來源之前,不要前去參觀。
環保組織質疑螢火蟲來源
呼吁書中列出了反對的四個理由:非法捕捉野生動物;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社會負面影響。
呼吁書提到,“我國第一位從事螢火蟲研究的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付新華,曾經受紅樹林基金會的委托,對紅樹林的螢火蟲進行調查,并在深圳發現獨有的紅樹林螢火蟲物種。他介紹,人工繁殖的螢火蟲,成本是10-20元,而野外捕捉的只要5毛錢。因此,中國大陸出現的所謂大型螢火蟲養殖基地,其實多是野外捕獲而來。此前,《當代生活報》的記者也就山東青島中山公園的10000只號稱人工養殖的螢火蟲展開了調查,最終結果顯示,所有的螢火蟲也均是廣西武鳴縣兩江鎮村民野外捕捉的。”
付新華教授介紹,螢火蟲的發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為的一部分,如果在這一期間遭到大規模捕捉,很可能影響其求偶和繁殖,對這一地區的螢火蟲種群帶來毀滅性傷害。“當一處的螢火蟲數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時,螢火蟲近親交配的概率就會提高,從而導致種群基因庫縮小,引起基因滅絕,整個種群也可能消亡。”同時螢火蟲處于食物鏈的重要環節,它們捕食蝸牛、鼻涕蟲、蘿卜螺等小生物,可抑制它們危害植物,同時又會被高一級的動物捕食。它們的種群數量突然大量減少,會產生連鎖反應,使“金字塔”松動,對生態系統中其它生物造成影響。
呼吁書還提到,如果本次展出將外地的螢火蟲運到深圳,就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上海植物園自然導賞員姜龍還指出了疫病防控的風險:跨地引進可能造成的寄生蟲、病菌等病蟲害傳播,零距離接觸對游客的安全帶來威脅,而根據《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不提倡跨地區販運野生動物,這對當地的野生資源也必然帶來負面影響。
5月至今全國已有69場活動
憶兒時,撲流螢,跟著小伙伴滿世界跑。對于不少人而言,繁星點點般的螢火蟲,不僅僅是一種浪漫情懷,更凝結著兒時記憶。如今,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頻發之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螢火蟲都難覓芳蹤。也正因此,與螢火蟲相關的活動有著不小的“市場”,但同時也一直伴隨著眾多爭議。
根據紅樹林基金會的統計,公開可查到的,今年5月到8月期間,全國多座城市與螢火蟲有關的活動多達69場,其中多為放飛活動。其中,涉及地區共有54地、涉及螢火蟲(以宣傳數字最低估計)有287.7萬只,除去被叫停的活動,涉及的螢火蟲有275.7萬只。
而根據付新華教授的《中國紅樹林螢火蟲多樣性調查報告》,自2012?年至今,研究人員對中國內地的紅樹林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發現了3種在紅樹林中生存的螢火蟲:米埔螢、金邊窗螢、大端黑螢。研究人員在深圳的紅樹林發現過前兩者珍惜螢火蟲。紅樹林基金會擔心,處于相同生態位的外來螢火蟲,一旦逃逸并有幸存活下來,勢必會對深圳本地螢火蟲造成威脅。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