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深藏無窮寶,長空廣袤任馳騁。漢時已通絲綢路,矢志使我海疆澄……”這首詩的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王大文,他到三沙掛職市委辦公室主任助理快一年了,這首詩抒發了他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現在,共有22位像王大文這樣擁有博士身份的人到三沙掛職,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就職于不同行業,卻都愿意將自身的才干揮灑在三沙這片土地上,用自己所學促進三沙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敞開懷抱 引進人才
從2013年7月起,三沙市創新人才管理體制,11名博士開始了為期1年的三沙掛職鍛煉。2014年,第二批掛職博士又上三沙,11名博士也開始了嶄新的三沙工作。
要滿足三沙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僅靠編制內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三沙市委、市政府經過謀劃,決定創新人才工作體制,采用引進博士掛職的方式,充實三沙高層次人才隊伍。
這些掛職的博士,分別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家海洋局、南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國家科研院所,中央及地方高校。所學專業集中在海洋領域,包括南海研究、海洋生物學、船舶液體力學、海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海洋管理技術等。他們受聘掛職的崗位為三沙市委辦、市政府辦、經發局、財政局、國土局、綜合執法局、工商局等單位的主任助理或局長助理職位。
“他們能夠放下高學歷知識分子的架子和身段,在保持原有的嚴謹學術作風基礎上,汲取了三沙干部‘一天也不耽誤’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氣神。”說到博士們的工作,三沙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黃廣南豎起了大拇指。
兩年來,這些掛職博士發揮自己所在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優勢,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海島修復、珊瑚礁多樣性保護、南海金槍魚產業開發、海上綜合執法、三沙戰略開發等方面不遺余力,為三沙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引進博士掛職將作為三沙一項長期工作推進。”黃廣南介紹,為給建設“主權三沙、幸福三沙、美麗三沙”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三沙引進的大多是在原有單位有過工作經驗的博士,這樣他們能夠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三沙工作中去。
發揮專長 服務三沙
“希望我們的研究背景,和在三沙市一年的工作實踐,能夠為三沙發展提供科學的參考。”這幾乎是每一位三沙掛職博士的心聲。
“在三沙掛職,就是要擔當,就是要實干。”這幾乎是每一位三沙掛職博士的工作信條。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講師陸化杰是該校漁業資源專業博士,他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并撰寫《三沙市西沙群島金槍魚產業化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科學分析了三沙海域金槍魚資源狀況、捕撈技術、冷凍加工及市場需求,深入探討了西沙金槍魚資源的開發模式和前景。
“我經手的三沙建設項目有四五個,通過的只有一個。”擁有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的羅瑞龍非常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質,掛職三沙經濟發展局局長助理的他為了能將三沙建設得更好,他把攻讀博士期間的認真、嚴謹勁兒帶到了三沙掛職工作中。
“待的時間長一些,了解得深入了,才能提建設性意見。”從2013年8月到現在,擁有中山大學博士學位的劉昆到三沙掛職工作近兩年了,主要負責海上綜合執法相關工作。
從2008年開始就在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工作的劉昆主要負責海上維權工作,到了三沙綜合執法局掛職對他來講算是到了“用武之地”。近兩年時間里,劉昆不斷規范三沙綜合執法局執法程序及執法制度建設。
在劉昆眼里,三沙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土壤。他相信,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帶給三沙新鮮的元素,而自己也能在這塊熱土上得到有別于他處的鍛煉。
同心戮力 續夢三沙
早在三沙設市以前,上海海洋大學與三沙的合作就已開始。
“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關注三沙,我們學校全程參與了三沙遠洋漁業規劃的起草。”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曹守啟介紹,今后他們還計劃在三沙成立專門的研究基地,在海水養殖、工程裝備、新能源、海洋信息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博士們都愛琢磨、愛較真、愛調研,他們善于帶著問題工作,這對三沙的發展無疑有促進作用。”羅瑞龍很是認可三沙引進博士人才機制,在上海海洋大學工作過的他認為博士代表了當前社會先進的知識和理念。
三沙市綜合執法局局長王式政切身感受到引進博士人才給綜合執法工作帶來的“正向”變化,他認為這種機制應該延續下去。“劉昆博士的到來,給局里注入了新鮮血液,隊伍建設有了提升,工作方法有了突破。”
“雙贏”,是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人事處負責人李團結對三沙引進博士人才的中肯評價,人才輸出既能對地方作出貢獻,充滿成長空間的三沙又能讓博士得到鍛煉。
李團結認為,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維權、海洋防災減災等工作與三沙工作有很多契合點。目前,他們已連續兩年選派博士到三沙掛職,每年選派兩名博士。從大的角度考慮,他認為這種人才引進機制還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