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一代風俗始于遼金”之說,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帝國開創了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黃金時代,契丹族雖然消亡了,但他們創造的文明在我國北方草原這片廣袤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終遼一世,統治中心始終在赤峰地區,近年來,赤峰市大力探尋逝去的王朝,欲將契丹遼文化推進公眾視野。
豐厚的遼文化資源
赤峰,這座中國北方文化源頭之鄉,凝聚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財富,這里不僅是草原圣地、馬背民族的家園,它還有另一個身份:遼文化之鄉。
追溯到1000年前,契丹族在此建立了契丹遼王朝,共歷經9朝,存續218年,雖然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但留下的文化遺產無比珍貴:以遼上京遺址為代表的都城文化、以遼祖州祖陵為代表的帝陵文化、以遼真寂之寺為代表的皇家寺廟文化、以韓匡嗣家族墓地為代表的貴族葬俗文化。
而作為契丹遼王朝行政中心的巴林左旗,更是以其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神秘性、原生態性的遼文化資源被國家確認為文物大旗,境內現已發現契丹遼文化遺存700多處。2010年巴林左旗旗委全委會中提出,預計用五到十年時間,投資100億元,把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園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園,把遼上京遺址建設成為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把真寂之寺景區和祖州祖陵遺址建設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最終實現把巴林左旗打造成為中國契丹遼文化旅游圣地的戰略發展目標。
面對這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開發過程小心謹慎,為實現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政府主管部門、旅游局、文化研究單位和開發商在內的參與方都積極致力于實施保護性開發,避免盲目開發,使遼文化迸發強大生命力。
保護性開發的第一步是把對遼文化遺存的學術研究做深做穩,一方面,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挖掘整理遼文化資源。赤峰學院契丹遼文化研究院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研究院呂富華老師指出,學院整體致力于從學術角度對保護開發與應用工作給予學術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專家學者研討,推進契丹遼文化的研究、保護工作,取得了《遼史研究論文集》等一批學術成果。
第二步依靠專業團隊支持,包括西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在內的知名團隊負責此項目的開發保護工作,現已完成遼上京考古遺址公園總體策劃和真寂之寺拓展提升項目總體策劃、規劃,及遼祖州祖陵保護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經過努力,遼祖州祖陵遺址格局基本探明,真寂之寺景區晉升為國家3A級景區,遺跡遺存保護工作有序進行著。
赤峰遼文化進行時
在整體規劃上,契丹遼文化產業集群項目集中在契丹遼文化產業園、遼上京遺址考古公園、遼真寂之寺遺址和遼祖州祖陵遺址四處,遺存保護和新項目建設同步開展,大力打造遼文化品牌。建設遺址公園作為遼品牌打造的首個開發點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該項目規劃投資20億元,占地5平方公里,建設目標為打造一個集遺址保護、考古體驗、城市綠地、休閑娛樂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同時,依托于遺址公園的上京契丹遼文化產業園項目也應運而生了,這個總占地4740畝,預計投資60億元的項目已被列為自治區“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巴林左旗上京遼文化產業園區辦公室主任沈銘涵說:“建設國家遺址公園是讓歷經千年滄桑的文明遺址遺跡永遠保存下去的好辦法。依托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發展的文化產業園區,必將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帶動地區旅游業、物流業、演藝業的空前發展和繁榮。”
產業園由文化綜合展示區,旅游商貿配套區,遺址文化展示區,草原風情體驗區四個功能區塊構成,分四期進行建設。截止到2014年,一期工程初具規模,包括博物館、演藝中心、古玩城、遼文化主題酒店等8個單體項目拔地而起,F已完成投資12.8億元,預計2015年底完成全部建設內容,屆時,整個產業園投入運營,將呈現一個遺址展示充分、人文景觀豐厚、措施完善、供市民游人參觀休閑的文化景區。
此外,遼祖州祖陵遺址景區項目在長達9年的小心探索過程中取得一些成果,現已探明遼祖州祖陵基本格局,巴林左旗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遼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辦公室副主任張建閣對筆者說:“結合周圍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這里將建設遼代帝陵陵寢文化游覽體驗區,體現皇家陵區祭祀文化。”巴林左旗是國家級貧困縣,而旅游資源的豐富對于該旗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既是十足的機遇又是不小的挑戰,可支配財力有限,資金問題是關鍵。政府部門積極應對,遵從市場化運作,為解決招商引資難題,2014年該旗領導前往廣東洽談相關事宜,其中客家商會對遼文化資源贊嘆不已,表達了投資意向。
依托旅游平臺 深入文化內涵
為把這深藏于地下的文化礦藏變成旅游產業,巴林左旗遼文化建設項目決策層四赴西安等地取經,取其精華,最終確定了“文化+旅游+城市建設”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赤峰市旅游局局長閆輝說:“要緊緊依托赤峰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優勢,加快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用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思維發展大文化、大旅游,把赤峰打造成最具文化內涵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區。”
在尊重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如何“文旅聯姻”,豐富旅游市場?張建閣主任給出了答案,“依托文化資源優勢,做好一手硬一手軟,有序推進。一手硬就是做牢實體項目建設,打造旅游景區;一手軟指強化宣傳推介工作。規劃建設最終落腳旅游業,遼文化展示是其精髓!
其中契丹城項目做了很好的詮釋。赤峰在紅山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的占地0.78平方公里、總投資48億元的契丹城項目,旨在通過搭建文旅平臺,將文化與旅游產品相結合,將契丹文明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該項目共三期工程,涵蓋古玩城、巴林石街、購物城、契丹王朝影視城、文化會展中心文化等單體項目。赤峰市博物館設計者顧宇評價該項目實現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張建閣主任談到的宣傳推介工作,在打造文化旅游產業軟實力上產生了積極意義。《契丹王朝》《探秘草原皇城》專題片活躍在央視《百科探秘》和《探索發現》欄目中;全國首屆契丹遼文化節于2013年成功舉辦;向全國公開征集的遼文化形象標識已經誕生。此外,一些文化企業也致力于創新豐富旅游產品,巴林左旗京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已經設計生產出玉器、銀銅器、書畫、軟陶、掛毯五大系列契丹遼主題的文化旅游紀念品40多種。
閆輝表示,赤峰積極探尋遼文化旅游建設,深入打造“大遼京都、契丹祖庭”遼文化旅游品牌,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其與現代文明的融合;注重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需求和體驗;注重挖掘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相信如此巨大的文化財富會成為北方草原的又一大旅游景觀吸引游人駐足。(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