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2月21日塞舌爾訊(記者 陳頤)“2014年是塞中合作卓有成效的一年,我們見證了年初首個塞中日的慶祝。”塞舌爾外交部長亞當(Jean Paul Adam)在塞舌爾中國大使館內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提出,自1976年塞中建交以來,我們兩國間的長期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已經在我們共同合作的方方面面得到體現。6月份,中方又向塞舌爾政府移交了海上監視船以抗擊海盜,這是對提升海上安全的巨大貢獻,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塞舌爾心臟的“藍色經濟”發展。
據亞當部長介紹,中國與塞舌爾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50年前,中國第一代移民在150年前已經到塞舌爾,目前在塞舌爾有許多華裔的后代,他們對塞舌爾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已經在塞舌爾開設了中文課,因為許多塞舌爾人相信,學好中文,今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在中國經濟網記者居住的酒店,一位餐廳服務員說,他的外公就是早年從廣東到塞舌爾的中國人。
亞當部長提出,在國際層面,我們非常樂意看到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10月成立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增加對非洲的援助。中國對非洲投資的承諾也隨著每屆中非論壇會議逐年翻倍。2006年50億美元,2009年100億美元,2012年200億美元。2013年,塞舌爾新落成的司法大樓和議會大廈大都是由中國援建的,還有一些民生項目如格拉斯小學也是在中國的援助下建立起來。亞當部長強調說:“作為亞洲通往非洲的門戶,塞舌爾很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在加強中非兩國關系的重要角色。隨著非洲新紀元的開啟,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為我們非洲的增長帶來綿綿不斷的機會。同樣,非洲的開發也會有利于中國的發展。”
據亞當部長介紹,今年,塞中還正式成立了“塞舌爾-中國貿易及商業促進協會”;10月13日,塞舌爾在上海正式開設領事機構;11月13日,我們歡迎一批新的中國志愿者來到塞舌爾,協助我們在各個部委以及政府機構的共組偶。11月22日北京植物園和塞舌爾國家植物園基金會還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塞舌爾中國大使館內見到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科大夫溫紅艷,她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他們此行一共15名志愿者,其中9名醫生,2名在唯一的醫院首都維多利亞醫院工作,6名社區醫生在全國各社區診所輪轉,1名針灸科醫生在康復中心。“這是人生的另一種經歷,這里的人們很友好和熱情。”這些年輕的中國志愿者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塞舌爾實行免費教育、醫療、終身保健制度等高福利政策。
談到塞舌爾經濟發展現狀,亞當部長說,塞舌爾經濟以旅游、漁業和少量手工業為主。旅游業為經濟第一支柱,創造七成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并創造了25%的就業。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譽。漁業構成經濟另一支柱,漁業資源豐富,魚類產品位居出口商品首位。糧食、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依賴進口,價格昂貴。根據2013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塞舌爾列全世界第46位,非洲第一,塞舌爾被評為人類發展指數非常高的國家。
亞當部長用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一句俗語表達出對中國游客的歡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013年5月,中塞簽署了《中塞互免簽證協定》。2014年,中國來塞舌爾旅游的游客已經接近14000,中國游客占塞舌爾28萬全球旅游人數的地位已經從第15位上升到第4位。“每年來塞舌爾的中國游客人數都翻一番,我們希望通過塞舌爾人民的真摯和熱誠歡迎中國客人的到來。我們相信明年春節會有更多的中國客人來塞舌爾旅游。我們相信,在未來的兩三年內,中國一定會成為塞舌爾第一大旅游客源國。”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塞舌爾訪問期間看到,目前,塞舌爾旅游界正在準備迎接中國游客,酒店價格從不到100歐元到幾千歐元,一些高檔酒店如五星級四季酒店已經在早晨的自助餐廳內專門增加了大米粥和面條等中國人喜歡的食物,在正餐的菜單上也增加了春卷、燒賣、饅頭、炒面等中國人熟悉的食物。“我們還將提供烤鴨。”該酒店副總經理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說,他們已經為即將在春節來塞舌爾旅游的中國游客做好了充分準備。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游客可以從北京(約8小時)、上海(約10小時)、成都(約7小時)搭乘每日一班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航班,經阿布扎比中轉可達塞舌爾(阿布扎比至塞舌爾飛行時間4小時)。或搭乘香港每周四班的阿提哈德航空股權合作伙伴塞舌爾航空航班經阿布扎比中轉抵達塞舌爾。阿提哈德航將于2015年6月15日開通香港至阿布扎比每周三班航班,與現有的塞舌爾航空航班一并實現每日一班經傳阿布扎比到達塞舌爾。
(責任編輯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