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西城區發布文商旅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恢復雁翅樓風貌建筑,形成新的旅游景點;加快大柵欄護國觀音寺的騰退與保護利用,目前已開始啟動征收,待修繕后免費開放……今天上午,西城區發布旅游與文化、商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在2014年至2016年間將涉及50個重點項目的建設。此外,明年西城區還將結合棚戶區改造,啟動宣西北文保協調區文保規劃,涉及楊椒山祠、太原會館、山西會館、潘禺會館、沈家本故居等風貌保護。
西城區文商旅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以文化旅游功能區的50個重點項目建設為重點,包括加快護國觀音寺的騰退與保護利用,建設觀音寺山門殿前小廣場,打造大柵欄琉璃廠游憩中心,使其形成新的文化景觀和旅游標志等。
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介紹,目前位于大柵欄的護國觀音寺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已進入征收階段,上周已經張貼了公告,內容包括人口不能遷入遷出等,下一步將進行評估,順利的話明年將完成騰退。未來,修繕后的護國觀音寺將免費對市民開放。
另外,今年西城區已啟動多項文保修繕與利用。廣福觀、雁翅樓的修繕已完成,逐步向社會開放。關于雁翅樓的利用,孫勁松表示,目前正在圍繞文商旅的融合進行功能定位。
三年計劃部分項目
■完成廣福觀什剎海文化體驗中心,實現對社會開放。2015年試運營,2016年正式運營。
■恢復雁翅樓風貌建筑,形成新的旅游景點。2015年研究業態植入和功能定位,2016年正式運營。
■大運河文化特色旅游產品,挖掘大運河西城區段什剎海、澄清上閘的歷史文化。
■推動會館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安徽會館梨園文化體驗中心的布展計劃及對外開放。2015年,啟動安徽會館騰退,2016年,完成騰退,力爭啟動征收。梳理會館戲樓資源,納入旅游線路設計。
■建設長椿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支持建設5家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家庭工作室。
■加快大柵欄中華老字號集聚區建設,2015年實現47家老字號的聚集,2016年形成老字號50家的集聚規模。
鏈接
護國觀音寺
護國觀音寺建成時間應該不晚于明朝末年。清朝乾隆甲申年(1764年)重修。觀音寺街(今大柵欄西街)因該寺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民居,存留有部分大殿。2008年,在大柵欄西街改造中,被違章建筑遮擋60年的護國觀音寺的門臉重新露出。2009年繼續清除了門臉前面的違章建筑。2013年,護國觀音寺修繕保護啟動,清除了山門殿前的非文物建筑,建成157平方米的小廣場。護國觀音寺舊址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將建成大柵欄歷史文化展覽館。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