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今年11月24日至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將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本次會議將對包括中國彝族火把節在內的46個申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進行審議。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在三天時間里,按“祭火—慶火—送火”展開民俗活動,包括祭祀火神和祖先、打火把照田間驅蟲、選美、摔跤、賽馬、斗牛、斗羊、斗雞等一些活動,還有口弦、月琴等歌舞樂活動。火把節是彝族同胞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
彝族火把節在2006年5月被國家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曾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并未通過。
據悉,此次申報已增添一系列新的補充和準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保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創造性的一個關鍵,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里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定義,所有列入名錄的項目都必須符合。涼山彝族火把節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著彝族起源發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同時,火把節也是彝族傳統的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天文等文化要素的重要載體。涼山州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火把節項目的資料完善補充工作,同時嚴格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技術要求完成了申報視頻的剪輯、申報文本的撰寫和傳承人的聲明等一系列申報材料。(劉濤)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