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的雪景真是太漂亮啦……,我照了很多照片,帶回去給朋友們看看,讓他們不跟我們一起來后悔莫及……”,日前,筆者目睹了5名來自香港的游客在梵凈山上嬉鬧打雪仗,宛如回到了童年,令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近幾年來,江口縣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發展戰略,探索出新時期“造血式”扶貧開發新路子,文化旅游呈現出“熱天火熱”,“冷天不冷”的新格局。
據統計,2013年江口縣共接待游客340萬人次,同比增長22.98%,是2002年的19.32倍;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32億元,同比增長40%,是2002年的27.5倍;接待境外游客10700人次,旅游外匯收入360萬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46倍和53倍;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3548人,同比增幅24.6%,是2002年的65倍。
幾年前,梵凈山下名不見經傳的寨沙侗寨,如今已是全省100個文化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示范點;全國金融扶貧示范點;中組部黨建工作專題調研點;全省干部駐村工作參觀示范點;外省、市黨建工作參觀示范點。被譽為“中國土家第一村”的云舍,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鄉村旅游示范點”,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把脈“發展癥結”,找準脫貧“突破口”。由于受地理、交通及思想觀念的影響,“脫貧不富”的現象一直成為江口扶貧工作的“癥結”,如何打破扶貧致富“瓶頸”成為擺在縣委、政府面前的難題。2000年前,梵凈山身處深閨無人知,到了讓人“尷尬”、心感“陣痛”的地步。當時的旅游多數屬于“政治性接待”,“文化旅游業”無從談起。守著金山銀山怎么辦?依托金山銀山做什么?江口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機遇,理清思路,從旅游上打開缺口,提出了“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發展戰略(以文化旅游產業為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園林化發展,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合力推動旅游產業再上新臺階),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來抓。搶抓國家旅游局定點幫扶江口和武陵山區區域性扶貧開發千載難逢機遇,先后編制和完善了《江口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江口縣旅游發展五年行動計劃》、《黑灣河旅游商務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10余個旅游發展規劃,激發了江口發展文化旅游的創新力,找到了扶貧攻堅的“突破口”。
(責任編輯 :史曉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