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村,因與牡丹花結緣而得名。早在距今2000年前,這個地方的先民就開始種植牡丹。他們將牡丹的根皮剝下來入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藥材——丹皮。
時至今日,提取丹皮仍然是墊江牡丹花的主要用途之一。不過,在歷史進程中,墊江人用現代商業眼光發現了牡丹花的另一價值——旅游。從2000年舉辦首屆“牡丹文化節”以來,牡丹花每年為墊江帶來的旅游收入上億元,遠遠超過“藥用”帶來的收入。
一朵牡丹花打開了墊江人的“花旅游”視野,如今墊江的花旅游已“百花齊放”。小小的“花旅游”已變成了大大的“花經濟”,墊江的知名度也隨著牡丹花傳播開來,源源不斷的投資項目循著花香進駐墊江。
處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墊江,將以“花經濟”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努力建設成為重慶近郊休閑旅游度假基地。

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樂天花谷里的歐式小鎮。
賞花可賺錢 牡丹變旅游“引擎”
57歲的黃清中是墊江太平鎮牡丹村的“花農”。
同樣是種植牡丹,黃清中比祖輩忙碌充實得多。“種牡丹、賣丹皮、賣盆景、開農家樂,一年到頭忙得很。”黃清中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去年,他收入10萬元,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而在13年前,年收入10萬元,是黃清中不敢想象的。他說:“那時一年能收入1萬元就不錯了,丹皮每畝年產值不足千元。”
2000年,墊江舉辦首屆“牡丹文化節”。黃清中發現,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不止好看,還可以“生錢”。“牡丹花盆景可以賣到50元一盆,從培植到出售只需半年時間。”他說,如今,除了賣丹皮,還可賣盆景。去年牡丹節期間,近80萬人次擠進牡丹村,每天在黃清中的農家樂吃飯的人,要從11點半持續到下午3點半。“短短20天,我的農家樂就掙了幾萬元。”黃清中說。
墊江縣農委副主任鐘應發介紹,在首屆牡丹文化節舉辦之前,墊江的牡丹種植不到1萬畝,通過10多年來的旅游帶動,牡丹種植面積已擴展到2萬多畝,分布在明月山麓的太平鎮、澄溪鎮。
“墊江旅游的興起就是靠的這朵牡丹花。”墊江縣旅游局局長陳光文告訴記者,首屆牡丹文化節舉辦后社會反響熱烈,墊江縣敏銳地意識到這朵花即將成為墊江旅游的“引擎”,很快墊江縣旅游局即掛牌。
四季有花看 墊江“花”旅游綻放
牡丹花開雖艷,但每年花期不到一個月,如何扛起旅游大旗?延長牡丹花期似乎有違自然規律,于是墊江另辟蹊徑,開始打其它花的主意。
距離墊江縣城11公里的沙坪鎮,有重慶市最大的優質油菜種植基地。每年3月,上萬畝油菜花盛開,壯觀景象不亞于牡丹花開時節。于是,借用牡丹花的思路,墊江辦起了“油菜花節”。首屆墊江油菜花鄉村旅游節于2004年舉辦,至今已舉辦六屆,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隨后,李花、白柚花也成功躋身墊江的“花旅游”行列,甚至“太空荷花”也被納入了“花旅游”范疇。
“如今,墊江的花旅游已形成‘五朵花’次第開放的局面,大大延長了花期。”陳光文說,“五朵花”主要指牡丹花、油菜花、李花、白柚花、荷花。在“五朵花”基礎上,墊江其實已“百花齊放”。
到墊江四季有花看,說的是沙坪鎮的樂天花谷,花谷面積達1000畝,毗鄰油菜花大觀園。前日下午,樂天花谷成片的玫瑰花、薰衣草、格桑花在細雨中透著朦朧美。
樂天花谷景區負責人付治剛告訴記者,這里各種花卉有100多個品種,春天有櫻花、桃花、金盞菊,夏天有薰衣草、向日葵,秋天有波斯菊、翠菊,冬天有三色草、雛菊、梅花,填補了墊江“花旅游”花期短的短板。樂天花谷今年6月1日開放,已接待2萬多名游客。
付治剛是沙坪鎮人,在外經營影樓多年,看準墊江花資源的優勢及外景拍攝蘊藏的商機,順理成章地回到家鄉做起了花旅游文章。
慕墊江牡丹美名而來的還有臺灣投資者。今年“重慶·臺灣周”期間,渝臺簽約19個項目,其中花博園農業觀光項目便落戶墊江。據介紹,投資者臺灣春合升公司計劃投資20余億在墊江桂溪鎮打造茶花、櫻花等種植觀光園。
提升知名度 “花為媒”帶動產業前進
做起花文章后,付治剛發現花經濟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他說:“依靠為樂天花谷供應花苗的100畝苗圃,我們對外銷售鮮切花,1000多萬株產值預計在3000萬元左右。”
“除了旅游,我們還在挖掘牡丹的深加工價值。”墊江縣發改委主任姚鴻告訴記者,墊江醫藥龍頭企業天圣藥業,正在研發如何從牡丹花中提取精油生產化妝品,一旦技術成功后將為花經濟帶來新產值。
墊江縣縣委書記羅德說,所謂“花經濟”,不僅指在花上做出的文章,還包括“以花為媒”帶來的其他產業的發展,牡丹花提升了墊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投資者自然會關注墊江。
“牡丹節搭臺,經濟唱戲”,2005年就在墊江出現。每年牡丹文化節期間,除了賞花、演出外,還有招商引資項目簽約、經貿洽談會。據介紹,去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墊江協議引資就達124億元。墊江縣發改委介紹,招商引資逐漸在牡丹文化節中當起主角,陸續引進了坤泰輪轂、天圣藥業、新華集團、重慶百貨、重慶新世紀等企業,拉動了全縣餐飲、商貿、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