徉徜在貢湖灣濕地保護區,你會瞬間變的神清氣爽,只見湖水清澈見底,灌木郁郁蔥蔥,湖里不時有魚蝦游過,天空中飛鳥結伴棲憩。誰能想到,治理前的貢湖無錫水域曾經四處私建亂搭,水質污染嚴重,百姓怨氣連天,更曾因太湖水污染事件而推上“風口浪尖”。
“太湖貢湖退圩還湖生態修復工程”是無錫從源頭治理太湖污染16項工程中的一項。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工程的方案一改以往“單一單元治理”的思路,提出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即不僅要從水文、地質、生物等方面考慮土地利用的生態適宜度,還要從區域環境容量方面考慮區域發展的承載力。
在此規劃中,無錫太湖貢湖灣濕地退漁還湖保護區(四期)工程是一個重要環節。該工程地點位于整個太湖貢湖湖濱緩沖帶的中心地段,其主體的太湖貢湖灣濕地公園占地2370畝,整個工程將歷時4年(2011年-2015年),基本建設和研究經費投入近2.3億元。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主要設計和實施單位居然是一家民營企業——江蘇江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一家民營企業以何承接這樣一個投入巨大且施工難度大的政府工程?該公司生態業務事業部經理蔣浩介紹說,“這個項目不是傳統的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不是簡單的按圖施工,而是要求建設方具有生態治理技術和實施能力的施工企業,而江達恰恰是一家有整套自主研發的生態修復一體化技術的公司。另外,整個項目的實施是開放式的,公司與中國環科院、中科院地湖所、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校都有相關的課題合作,所采用的技術集成了歷屆各種國家水專項最新的技術成果!
此外,工程所應用的“大規模的河湖淤泥干化處置”“大范圍的多類型的混合生境”等生態修復一體化技術也為今后的河湖治理及生態修復提供了新思路:應用“大規模的河湖淤泥干化處置”技術不僅可以解決河湖治理中清淤工程的淤泥堆場難覓的問題,也使淤泥生態化處置成為現實。而“大范圍的多類型的混合生境”技術通過配置植物群落實現了生態系統平衡及長久維持。
如今的貢湖濕地,風景宜人,水清林秀,無錫市委、市政府五年前提出的“老百姓可以直接下湖游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