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400年歷史并對當地交通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縣級文物的八仙板橋,兩個月前因馬山縣周鹿鎮政府清理河道時被拆掉了。消息在網上傳開后,立即引起關注。
對此,周鹿鎮黨委書記解釋,古橋被拆系意外,且在拆除古橋時,鎮政府不知該古橋是文物。南國早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鎮因損毀文物已被作出相應處罰
網事:四百年古橋被拆毀
網友“發哥”近日在南國早報網上發帖稱,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他和家人來到馬山縣周鹿鎮時,想去看看這里的一座古橋——八仙板橋。可怎么也找不到了,詢問當地居民后才得知,兩個月前,當地政府清理河道垃圾時,因為該橋長期沉淀垃圾,阻塞河道,竟被人用鉤機拆掉了。
“這座古橋是文物,始建于明代,至今有400多年歷史了。近年來,政府部門在其旁邊建有一座新橋后,已經很少有人走了。但因為沉淀垃圾問題就輕易決定拆除它,似乎不能成為理由。”“發哥”對此表示不解,他希望拍有該古橋照片的網友能上傳一兩張到早報網,讓他一睹古橋“芳容”。
“發哥”還貼上一份南寧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表,其中馬山縣周鹿鎮的八仙板橋,于1989年被國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訪:周邊居民均稱可惜
10月27日下午,南國早報記者來到周鹿鎮,向當地居民打聽八仙板橋一事。該鎮長河橋邊手機店主林先生在看了早報網上網友貼出的亂石圖片后驚呼:那座被拆的古橋,就在他店旁,不過它已被拆除。
走下拱橋南,是兩口古井,古井邊擺放著好幾塊石塊。從古井旁穿橋涵,一堆亂石便呈現于眼前,上面雜草叢生,還有剛被焚燒的廢棄物。
49歲的韋其能就住在橋邊。自他懂事時候起,這座石橋就已存在,在他記憶中,這座橋是分別用若干長形巨石平鋪過去的。橋中間,有一個用石頭壘成的橋墩,將左右兩段橋面連接起來。石橋寬約4米,可容得下一輛小四輪拖拉機在上面行駛。
韋其能說,這座古橋,因為位置距水面不高,每次發大水后都要被淹,但它從未受損,足見其堅固。1984年,政府部門在古橋旁邊另建一座新橋后,古橋的交通作用才逐漸退出。
“太可惜了!”75歲的老阿婆韋愛玲說,八仙板橋的存在,為兩岸村民趕圩、勞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村民眼里,它是歷史的見證,不知道為什么要拆掉它。
處理:鎮政府被罰5萬元
對此,周鹿鎮黨委書記李向民解釋,他們不是故意拆的。而是見古橋下堆積有大量垃圾,堵塞了河道,遂請人用鉤機去清理,孰料鉤機太重,石橋承受不了而垮塌,他們才將其拆除的。直至有人提醒后,他們才知該橋是文物。
馬山縣文化廣播影視和體育局文化稽查大隊相關人士介紹,八仙板橋是明代一名土司興建的,至今有400年歷史。這座橋原建有保護碑文,后因故丟失,鎮政府稱不知此事的理由不充分。
據他了解,鉤機要過橋對面清理垃圾,操作手事先沒有預料到橋的承重量不夠。結果,開機過橋清理河道垃圾時將橋壓垮。令人心痛的是,清理河道的人員在將古橋垮塌部分清理后,竟將未垮部分也拆了,但并未及時向鎮政府匯報。第二天,等鎮政府派人趕到時,古橋已被拆除完畢。隨后,鎮政府才向縣文體局報告。
該負責人說,八仙板橋屬于縣級文物。鑒于案情重大,該局已向南寧市有關部門作了匯報。經研究決定,按文物相關法規定,對周鹿鎮政府作出5萬元的行政處罰。馬山縣監察部門對鎮政府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并作出相應的行政處分;同時,責成鎮政府就此事作出深刻檢查,并在縣里通報批評。 記者 謝奎 文/圖
小貼士
八仙板橋:位于馬山縣周鹿鎮東北側碼頭邊。該橋為石板橋,始建于明初,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6個橋墩,都是料石砌成,橋面用石板鋪成。上世紀70年代在橋面上鋪一層混凝土。橋長40米,面寬3.2米,高1.5米。(據《馬山縣志》)
(責任編輯 :史曉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