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迪斯尼樂園,應該不會有誰不知道,有太多像米老鼠、唐老鴨這樣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啦,而迪斯尼樂園則是這些童話形象在現實世界的家,記不清在哪里看到過一句話,迪斯尼樂園是一個能讓所有人都能找到快樂的地方。目前全世界一共有五個迪斯尼樂園,兩個在美國,分別在加州的安娜海姆(Anaheim, California)和佛羅里達的奧蘭多(Orlando, Florida),另外幾個分別在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和中國香港。

巴黎:經歷曲折迎來曙光
上世紀80年代,歐洲迪斯尼樂園在法國開始興建,從長期的虧損到目前的收支平衡,迪斯尼在歐洲的經營經歷了一條曲折艱辛的道路。
1983年,美國迪斯尼公司開始在巴黎東郊興建歐洲迪斯尼樂園,總投資44億美元。作為一項投入巨大的工程,它從籌建之初就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支持者認為,樂園的建立能夠刺激經濟發展,促進當地就業;而反對者則擔心樂園的規模太大,經營也需要大筆資金,可能會面臨虧損風險;更有甚者,干脆將迪斯尼樂園在歐洲的落戶視為美國商業文化的"侵略"。
1992年4月,歐洲迪斯尼樂園在爭議中正式開業。如果從接待游客數量上看,歐洲迪斯尼樂園的確有驕傲的資本:從開業之日起,樂園接待游客總數甚至能達到同期羅浮宮和埃菲爾鐵塔接待游客數量之和;2006年,樂園接待游客達到1280萬人次;到2008年8月12日,樂園迎來了開業以來的第2億名游客。
然而,表面的風光并不能掩蓋歐洲迪斯尼樂園在賬面上的糟糕業績。僅僅開業一年,歐洲迪斯尼的虧損就達到了9億美元。此外,其股票也在一路下跌,投資難有回報,這讓人感到迪斯尼似乎是在"賠本賺吆喝"。
歐洲迪斯尼樂園經營不力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法國人抵制美國文化、當地雇員勞資糾紛頻發、內設旅館超乎所需、園區占地面積過大等,尤其是勞資糾紛,給整體經營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此外,迪斯尼的管理理念在歐洲也有些"水土不服",不少員工都抱怨公司的規章制度太過嚴苛:高跟鞋的高度、指甲的長度、耳環的選擇,都必須符合公司的要求;此外,胡須和超短裙在游樂園中也被嚴格禁止……最終在1994年,歐洲迪斯尼被法院裁定侵犯員工人身自由,并且在雇傭過程中存在"歧視"。
為了實現盈利,迪斯尼公司可謂想盡了辦法,他們通過增加開放天數,降低管理費用以及提高效率等經營方式,使游客數量持續增加,酒店入住率明顯提高,游客人均消費也不斷增長。終于,在經過多年的虧損之后,歐洲迪斯尼樂園2007-2008財年的營業額達到13.3億歐元,比上一財年增長9%,首次實現了收支基本平衡。
這一業績使得歐洲迪斯尼樂園的高層歡欣鼓舞。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樂園取得的成績"令人滿意",他同時認為,如果處理得當,當前的金融危機反而能夠給樂園帶來一些商機,因為金融危機或許會讓人們取消遠行的計劃,而歐洲迪斯尼樂園恰恰可以成為"替代選擇"。
(責任編輯 :史曉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