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賞農家景,這些原本農家最平常的事情,如今卻成了霍山縣磨子潭鎮堆谷山村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搖錢樹”。恬靜的自然環境、清新的山鄉空氣、香噴噴的農家飯菜和質樸的農家風情,吸引了大量城里人前來觀光度假。“現在,我們這里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人次,周末游客能達到200多人,平均每天的收入在8000多元。”據該村五星級農家樂“心愿農家樂”負責人蔡勝明介紹,他家現有80多張床位,是一個典型的鄉村旅游客棧。
坐落于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磨子潭鎮堆谷山村,位于龍井河大峽谷風景區入口處,周邊有白馬尖景區、龍井河大峽谷景區、廣家河瀑布群、劉鄧大軍駐軍宿營地等景點。為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幫助群眾增收致富,該村在縣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積極興辦起農家樂。走進旅游區村口,一眼便能看見十幾家“農家樂”一溜排開。屋內掛滿了“驢友”們的簽名旗子、T恤等,飯店內打掃得干干凈凈。游客入住后,既可以吃農家土菜,喝“大別山小吊酒”,還可以在自助廚房里自己燒菜,在酒坊內自己動手釀酒,居住既可以選擇標間,也可以選擇簡潔別致的上下床鋪,別有一番趣味。這是該縣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生態縣,該縣森林覆蓋率達75.1%,境內山清水秀,優美的自然風光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為加快全縣旅游業發展,該縣結合新農村建設,把鄉村旅游建設作為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點工作來抓。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在磨子潭鎮堆谷山村規劃建設農家樂示范點,完善水、電、路及娛樂服務等配套設施;投資400多萬元,拓寬改造胡堆路,著力改善農家樂示范點的道路交通條件。同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鼓勵景區周邊群眾發展以景區為依托、以農舍為基礎、以農民為管理者、以讓游客體驗為主要形式的鄉村客棧。
“以前去鄉村旅游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因為沒有地方住。現在好了,住在農家樂客棧里,白天能觀賞風景,晚上還能聽到青蛙的聲音,呼吸新鮮的空氣,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感覺特別好。”對于鄉村客棧,來自上海的張女士感觸頗深。
近年來,該縣鄉村旅游快速發展,一大批與“心愿農家樂”相似的客棧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截至目前,該縣擁有鄉村旅游客棧200多家,日接待量達10000人次,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336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20.2億元。“我們要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建設2個以上特色鄉鎮、4個精品村、15個四星級農家樂,形成旅游鄉鎮、鄉村旅游示范點、星級農家樂互動協調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談起鄉村旅游,該縣旅游局局長梅全葆信心滿懷。(汪支靈)
(責任編輯 :劉雨佳)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