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花海畢節”,2013畢節秋季旅游宣傳推介會暨北京--畢節通航發布會8月28日下午在北京舉辦。
畢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西鄰云南,北接四川、重慶,被譽為“川滇黔鎖鑰,長、珠江屏障”,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全市轄七縣二區,總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人口830余萬,居住著漢、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7個民族。
畢節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大西南的世外桃園,旅游者的洞天福地”之稱。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涼宜人的氣候條件、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了眾多世界級、國家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洞天湖地、花海鶴鄉、避暑天堂”的旅游形象正唱響市場。
除了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外,畢節還蘊含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畢節是中國南方古人類文化的發祥地,“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在四五十萬年前南方人類的祖先就在此生存繁衍。畢節市內赫章可樂夜郎古墓和威寧中水兩大考古發現證明,畢節是古夜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考古學家贊為貴州考古勝地、夜郎文化殷墟。畢節是中國第一個古彝王國的誕生地,羅甸王國的建立比南詔大理國還早三百多年,成立后延續了一千四百多年,產生了許多著名歷史人物,記錄下了一段段重大事件,形成了厚重的古彝文化。畢節還是紅軍長征時的“三省紅都”,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在此成立,貴州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在此誕生,涌現了很多重要人物和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黔西觀音洞古人類遺址、赫章可樂古夜郎文化遺址、大方慕俄格古城、畢節大屯彝族土司莊園、織金古建筑群、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等6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展示著畢節夜郎文化、水西文化的曾經輝煌。以彝族阿西里西、撮泰吉、鈴鐺舞、苗族滾山珠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令人陶醉。
畢節不但自身旅游資源富集,還與省內周邊的著名景區景點相連在一起,北面有最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遵義,南面有最著名的中國第一瀑黃果樹。
一直以來,受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后的影響,畢節之美一度成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典型。當前,隨著畢節飛雄機場,杭(州)瑞(麗)高速公路畢節段、畢(節)威(寧)高速公路、黔(西)織(金)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線的相繼建成使用,畢節迎來了立體交通時代,畢節豐富的旅游資源正逐步被中外游客認可和接納,旅游客源正從周邊市場向全國輻射轉變。其中,畢節飛雄機場已于6月16日正式通航,當前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昆明等航線。之后,畢節還將相繼開通至貴陽、深圳、成都、重慶等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多條航班航線。屆時,畢節的“空中走廊”將成為打開畢節旅游資源的重要通道。
2012年,國務院以國發2號文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交通、水利、產業結構調整等20余個方面給予了畢節全方位的支持;2013年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同意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的函》(國辦函〔2013〕35號),對試驗區的改革發展在規劃編制、政策支撐、發展方向、目標定位、體制機制等方面給予了明確和支持,為畢節經濟社會趕超跨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畢節將借此東風,著力加強旅游業改革,強化城市旅游功能,優化旅游消費環境,努力創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打造西部首選、全國一流、國外知名的旅游休閑基地。(記者 張一)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