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地產領域搶盡風頭之后,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又把目光瞄準了文化旅游產業。
6月18日,萬達集團投資的中國最大文化旅游項目之一——南昌萬達文化旅游城正式動工,這是繼哈爾濱萬達城之后,萬達集團在全國開工的第二個萬達城,也是江西省三十年來投資最大的單個項目。
文化旅游將成支柱產業
南昌萬達城位于南昌市九龍湖新區,總投資近400億元人民幣,其中文化旅游項目投資210億元,占地160公頃,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萬名游客,預計年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南昌萬達城計劃2015年開業,將成為全國首個開業的萬達城,直接創造3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年收入50億元,年納稅超過5億元。
今年來,王健林加快了萬達城在全國的布局,除了已開工的哈爾濱、南昌萬達城項目,合肥萬達城項目也已經完成簽約,并計劃在無錫、青島等地投資萬達城項目。王健林還在采訪中透露,未來將在全國建設10個各具特色的萬達城。
有媒體粗略估算,即便以平均每個項目200億元投入計算,萬達在這些項目上的投資手筆也將超過2000億元。
在財務模型上,萬達城與萬達廣場是相似的。王健林稱,萬達城資金來源也是三個渠道: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和一部分物業預售。物業預售即是指萬達城配有住宅和商業銷售。
以南昌項目為例,王健林介紹,400億元總投資中約220億元用于投資文化旅游,剩下的用于200多萬平方米的房地產投資。“每個萬達城都要配套一些適度的住宅、公寓、商業來銷售。”王健林認為,目前中國的市場情況并不支持完全持有產權的投資,只能走銷售回款與融資并舉的模式。
南昌萬達城48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中,有200萬平方米為文化旅游和商業等自持物業,有280萬平方米為銷售物業。這部分物業預售回籠的資金將補給到后續的文化和旅游項目建設中。
王健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的商業地產整體來說依然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只是局部地區存在有泡沫。但對做事總是先人一步的萬達來說,沒有“天花板”的文化旅游將來是萬達的核心支柱產業。
轉型儲備新競爭力
在商業地產領域,萬達模式成為眾多開發商競相模仿的對象,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涌入這個領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萬達原創的商業地產模式優勢在逐漸消失。那么,萬達獨創的文化旅游城模式會不會重蹈商業地產萬達模式的覆轍呢?
王健林在回答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個疑問時表示:“不會,其他開發商想要模仿萬達城的模式很難。”他說,和萬達廣場普遍幾十億元的投資規模相比,萬達城的投資動輒數百億元,這是一個很高的門檻,需要企業有極強的資金實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這種實力的企業并不多。
另外,在王健林所規劃的“文化帝國”藍圖里,萬達旅游文化城包括了舞臺秀、電影娛樂科技、大型游樂主體公園等概念。“這里面科學技術的含量和革命性創新的地方,全世界都還沒有。”王健林說,作為創新的世界首個特大型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項目,萬達城的覆蓋半徑可以達到半個中國,而為了避免各個萬達城出現同質化競爭,每個萬達城都將結合地方特色被賦予獨特的魅力,比如已經開工的哈爾濱萬達城將建成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而南昌萬達城則將建成一個全球最大規模的海洋館。
“城市化到75%的時候,一切都會慢下來。到那個時候,收入也增加了,可能人們的需求也不一樣了。那個時候的需求更多是精神層面、體驗的東西。”對于萬達轉型文化旅游產業的原因,王健林表示,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萬達才開始大力向文化產業進軍,為萬達在今后5到10年的發展儲備新的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到2012年,萬達的文化產業年收入已經達到208億元,而王健林此前曾向媒體表示,萬達將在5年內使文化產業收入翻一番,超過400億元,到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的收入比重則將降到50%以下,徹底實現轉型。
(責任編輯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