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商業航班出現以來對全球旅游行業沖擊最大的現象―一中國旅游業。數字令人不可思議。有報告稱,到2015年,將有1億中國人帶著旅行箱到國外旅行。
為了應對這種繁榮,全球旅游業者開始瘋狂調整他們提供的服務――特別是酒店行業。
碧山旅游公司總裁張玫說,盡管還存在一些問題,但世界高端旅游業者已經開始采取積極措施,讓中國游客覺得賓至如歸。
在德國海德和北京都有辦事處的中國出境游研究所所長沃爾夫岡·格奧爾格 阿爾特博士表示,這還不夠。全球旅游業需要丟掉關于中國人的舊觀念,真正傾聽他們想要什么。
阿爾特說:“中國游客經常說他們覺得被當做二等公民對待,即使是他們花了大價錢時。如果我去酒店,在拿到鑰匙之前需要等五分鐘的話,我會想,‘也許他們需要更多人手了’。但是中國人會這樣看,‘啊哈!我知道了,他們讓我等著是因為我是中國人,他們不認為需要用對待西方人的方式對待我’。”
阿爾特說:“很少有中國游客提前6個月做計劃。他們在最后一分鐘要求到米其林星級餐廳進餐,當然無法成行。然后他們會覺得不開心,因為他們認為有錢可以得到一切。國際市場上的游戲規則有點不同。因此提前計劃是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
討論中國旅游業就不能不談到在旅游業某些領域傳播的后坐力。張玫講了一個流行的故事:一個中國游客點著煙進入米蘭一間著名時裝店,當被要求熄滅煙時,這個女人說,如果允許她在店里吸煙,她就買20個包。然后,這個女人得到了一只煙灰缸,這家店那天也的確獲得了很高的盈利。
張玫表示,允許這種行為是一把雙刃劍。“富有的中國游客不斷越界,不幸的是,某些地方向他們的意愿屈服了”。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4月9日報道】中國游客現在花在國際旅游上的錢比任何其他國家的游客都多。
美國旅游業正在慢慢學習如何吸引他們。
酒店業是最用心的。《今日美國報》報道,萬豪國際酒店集團在中國設了20個銷售代表,并教美國雇員說基本的漢語詞匯,如“你好”和“謝謝”。
紐約萬豪酒店甚至將44層的房間號用名稱代替,因為4這個數字在很多亞洲文化中被認為代表噩運。
報道稱,擁有喜來登、威斯汀等品牌的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也改造了其娛樂設施和服務,現在在喜達屋旗下的很多酒店都能獲得“房間內擺放的茶壺、拖鞋、翻譯過的餐廳菜單等”。
全國各州也都在嘗試吸引更多中國游客的方式。
馬薩諸塞州旅游局舉辦了一個旅游專題研討會,給工商企業如何迎合中國游客提建議,加利福尼亞州也啟動了類似項目。
【新西蘭電視臺網站4月10日報道】新西蘭移民局同新西蘭航空公司達成一項協議,持有新西蘭航空公司的尊貴級別金卡、金卡和銀卡的中國游客申請旅游簽證時不必出示本人就業或財務狀況的證明。
此前一份政府報告研究了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對新西蘭的旅游需求和給新西蘭提供的機遇。中國現在已經超過英國成為新西蘭第二大海外游客來源國。到2013年2月為止的一年中有20萬中國人到新西蘭旅游。
(責任編輯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