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紫金山天文臺因受霧霾影響改為博物館”消息引起各界關注。26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旸表示,紫金山天文臺改為天文博物館的主要禍首是城市光污染,大氣污染引起的霧霾等次之。
紫金山天文臺位于南京東郊紫金山的第三峰上。始建于1934年的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至今已有近80年的歷史。
如今,紫金山天文臺功能以天文科普和天文旅游為主,同時保留了少量與太陽觀測有關的科研工作。
張旸表示,天文臺改為博物館,主要是由于南京城市亮化造成的,人們所說的大氣污染原因要相對次要一點。
現代化城市亮化度一時很難降低。南京高樓大廈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熄燈時,用電量不降反升能夠說明這一點。今年3月23日,“地球一小時”全球接力活動來到南京,當晚8點40分,用電負荷達490萬千瓦時。
“從20世紀初開始,大概2000年左右,紫金山天文臺的觀測工作,已經陸續轉移到其他的觀測臺站了”,張旸透露,紫金山天文臺最早外建的一個觀測站是上世紀80年代初就啟用的青海觀測站。
記者了解到,現在天文臺對觀測選址地點是保密的,因為天文臺尋址需要尋覓遠離中心城市、人煙稀少、工業相對欠發達之地,以此遠離城市光污染、大氣污染。然而這樣的選址地,往往也會成為開發商覬的目標。(盛捷)
(責任編輯 :燕寒寒)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